《人生大事》没拍成“入殓师”!笑泪兼具但深度欠奉,朱一龙转型突破算是成了

时间:2022-07-02 14:58:43 阅读: 0
《人生大事》没拍成“入殓师”!笑泪兼具但深度欠奉,朱一龙转型突破算是成了     发布时间:2…

《人生大事》没拍成“入殓师”!笑泪兼具但深度欠奉,朱一龙转型突破算是成了     发布时间:2022-06-26 07:02:29 563

【版权申明:本文为@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,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,违者必究!】

春节档过后,内地院线全靠进口片吊着一口气,国片零散陪跑、溃不成军。

今天,咱们终于等来了一部有点看头、热度也不小的国产片上映——

那就是由韩延监制,新人导演刘江江编剧执导,朱一龙领衔主演的丧葬题材温情电影《人生大事》

影片围绕着一段非血缘关系的亲情展开,讲述刑满释放不久的殡葬师三哥(朱一龙 饰)与孤儿小文(杨恩又 饰)从针锋相对到相互接纳、彼此治愈的温情故事。

戏里故事悲喜交加,戏外的上映过程则一波三折。

原计划里的四月清明档排头兵,因疫情侵扰,拖了两个多月,成了暑期档的前哨。

亮相虽延迟,但片方宣传始终勤力,物料多得看不完,全国多城的点映活动亦是如火如荼,并如愿收获首波正向观众口碑。

猫淘平台点映口碑不错

营销在二三四线城市活跃

凭借强势营销与朱一龙的明星号召力,影片上映首日就以23.2%的排片率(不及《侏罗纪世界3》的33.7%),贡献了超五成的票房占比。平台的预测总票房开局近10亿,现在降到6亿多,但也是春节档电影后,第一部热度与票房潜力兼具的国产新片。

首日票房力压《侏罗纪世界3》

预测票房接近10亿

看过点映后,我们对《人生大事》有了一个供大家参考的基本判断:

市面上某些“国产佳作”的高分怒赞实在过誉,这部新人首作,存在很多无法忽视的明显缺陷,整体成色不算优秀。把它和题材类似的经典日影《入殓师》相提并论,还是太过勉强。

但在一众连故事都讲不清楚,情感也空洞的国产电影里,本片观感流畅、情感质朴且传达有效,算是一部合格的伦理温情片。

具体到几个核心看点,殡葬题材在国片中虽少见,但发挥保守,职业描写和严肃的生死主题,都是浅浅一笔,噱头大过实质。

市井化的故事导向、“糙汉带娃、彼此疗愈”的亲情向剧情,通俗易懂易感动。情节、对话也贴着泪点笑点写,观众共情毫不费力

但行至后半段,设计感和任务性渐强、叙事推进跳跃,整体看来也欠缺新意,小笑点到大转折均是可预料的俗套。

朱一龙作为众星捧月的大主角,一改温文气质,饰演痞气丧葬师。在外型姿态上,他努力甩掉偶像包袱、贴近底层市井人物,与小女孩的互动也还算合拍,看着不会出戏,突破算是成功。

刨除以上好坏参半的噱头或看点,影片最主要的核心,其实就是围绕三哥与小文两个无血缘关系的“边缘人”,建立亲情、爱与责任,彼此救赎和治愈的过程。

主人公三哥,是一个已过而立之年,但生活过得失败透顶的底层男性。

开场,身为丧葬师的他,利落地给尸首已僵的死者(女孩小文的外婆)松骨头、整仪容,却被趾高气昂的家属污蔑偷金戒指,惹得一身流言蜚语。收工回来,又被邻居嫌弃“挣死人钱”,没出息又不吉利。

性格暴躁严苛,动不动就对他非打即骂的养父,也加重了他对这份职业的抵触。

但没有其他本事的三哥,还是无奈继承了父亲的丧葬事业,也顺带继承了他冲动火爆的个性。

几年前,三哥因一场情感纠纷、伤人入狱,毁掉了本就不光明的前途。如今劳改归来,旧爱却离他而去,转投情敌怀抱。

事业、亲情、名誉、爱情……全方位的溃败,让三哥几乎丧失向上生活的动力。吊儿郎当、不务正业的地痞作派,其实是在掩盖他对自己、对未来的绝望。

但孤儿小文的出现,一下就成了“锚定迷茫者、鼓舞失败者”的关键力量。

从“死对头”到“亲密陪伴者”的欢喜冤家套路,也毫不意外地降落在两人身上。

当三哥决意照顾这个出身更为凄苦、性格同样执拗的“小哪吒”时,养育的责任和数不清的琐碎事务,就落在了他的肩上——

如何回应孩子“外婆去哪儿了”的反复追问,如何让这个没有直系亲属的孤儿入学,如何养活这个吃穿度用样样都要花钞票的小钱漏子;如何解决她捅的大小篓子……都是摆在三哥眼前,极为“具体”且需要立刻去做的事儿。

为了安慰小文,三哥把外婆“烧成灰”的残酷离去,改写成“变为星星”的天真童话。

即便这是一个再俗套不过的说法,但足以让对死亡缺乏思考的三哥,生出难得的柔情与体恤。当他大费周章,给小文修复外婆的语音消息时,他也自然懂得回忆念想之于生者的意义,明白自己的职业,在“修复”与“纪念”层面的珍贵价值。

整理遗体也是整理情感与回忆

孤儿小文同样是连接现世情感的纽带。三哥与父亲,与旧爱的矛盾,都在她或大或小的助攻里,得以解决。(这里也要赞一下小演员的演技,表演自然不怯场,情感戏收放自如)

三哥本人,也因爱与责任,变得不卑不亢、凭本事做事。没有辜负父亲的循循教导,也没有在社会偏见的打压下屈服,实现了属于他自己的”逆袭”。

最后,一群问题多多、没啥出息的小人物,甚至结成了与《小偷家族》类似的“重组家庭”——

不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,但坚信爱与羁绊的力量。底层人物们,凭借自己的道德坚守与勤奋务实,也能给孩子撑起一片天。

因丧葬职业晦气、过往复杂而被众人看不起的主配角们,也以其勤劳、专业,自力更生,扭转了一些人的偏见,表明他们依然是社会里不可或缺的劳动者,值得所有人尊重。

影片尊重底层人物、礼赞善良勤劳的人文立场,放在“多以容貌、财产论价值”的国产影视作品里,还是值得肯定。

为此,影片也着力营造了一个具有实感和人味儿的市井空间。热闹杂乱的小巷子、塑料板凳上吃热干面的武汉“过早”(早餐)日常、错落低矮的老式居民楼......都符合故事与人设,自带城市特点,有别于一些“精致而空洞”的国产都市影视作品。

生动的市井烟火气、温暖感人的非血缘人间真情...都是编导想通过片子展现的主旨,观众确实很容易能get到。但从电影层面的完成度来看,这些意图落实到具体的故事编排和人物塑造上,问题还是一个接一个,基本藏不住。

最让人诟病的,就是拼凑、编纂感强烈的情节组织。

为了呈现孤儿与三哥的关系变化,各类大小事件,是搞笑还是悲情,都是想一出是一出,强行要什么就来什么。

舅舅“妻管严”到直接把侄女交给才认识几天的陌生人抚养,旧情人说翻脸就翻脸,情敌与父亲都恰巧在该刺痛男主时离去……多处突转的关键情节,都欠缺合理的连贯性。

当突发的外部事件成了故事转折的核心力量时,自然会侵占主角二人进行内在情感交流的时间空间,导致联结两人的情感关系始终浮于表面,热闹够多但深度不足。

在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情感共鸣下,细思小文对同时收留她的三个大人,偏偏只跟对她最凶的三哥亲的深层原因,恐怕只能用主角光环和颜值玄学来解释。

片中另一对重要亲情关系:三哥和父亲老莫也是如此。

从一直对抗到突然和解,莫名提了一句又没了下文的“养父子”关系,老莫对三哥继承家门的厚望从何而来,殡葬从业世家的精神传承等等,本都值得且应该好好交代。

但这些全在碎片化的信息中一点即过、戛然而止,只留给观众不明所以。与殡葬紧密相关的“生死”思考,也没能经由他二人深入进行下去。

而且,影片对于殡葬工作的具体呈现,仍停留在“掰掰手腕、背背口诀”,内容寡淡且缺乏细节。

新人导演刘江江,曾在2019年的平遥影展创投里,展示过片子的初期定位——故事发生在河北,主角经历植根社会现实事件,并试图呈现带有“燕赵侠风”的华北丧葬文化。

再看影片,限于过审尺度,三哥激烈的犯罪前史(原故事大纲里打残二姐夫、监狱行凶),被大幅淡化改写。原定的粗粝华北故事,也移到了潮湿炎热但不缺温情的武汉。

这一切也导致片子的尖锐程度大减,民俗特色近乎于无,变成当下的样子——一部无害、圆润又通俗都市温情片。

2019年,平遥创投上的早期构想

朱一龙饰演的三哥是当之无愧的主角,也是摄影机的追随对象。但幕后主创对他的钟爱还是过了头,并以诸多关键配角沦为工具人为代价。

一系列女性人物,在“男主当爹”的首要任务面前,都是指哪打哪儿的人型子弹。

配合度极高的女性丧葬合伙人、婚前怀孕又死老公的前女友,以及小文“死了”又突然冒出来的亲妈......不是助攻,就是捣乱元素。在这样一个亲情伦理故事里,她们自身价值与情感表达的稀薄轻飘程度,还是不太合情理

除了剧作上的失衡,影片在前半段大量使用的手持摄影,其实也可商榷。

尽管我们都理解这是为了帮助观众代入人物,增加市井实感,并为后期的稳重状态做铺垫,但具体要不要这么晃、特写要不要卡得这么紧,还是有选择余地的吧。

整体来看,《人生大事》还是跟监制韩延的作品风格一脉相承。文艺的题材,却完全使用商业类型片的架构手法,围绕要达成的情感任务,设计面面俱到。最后成片,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流畅。

虽然新导演更生涩些,以上诸多瑕疵也不可忽略,但作为一部面向大众的温情治愈片,它还是基本完成任务,情感传达真挚、具备朴素人文关怀。再求转型的朱一龙,这回也没掉链子。

粉丝看了很开心,路人也能看进去,或许就是这片能够完满的“人生大事”了。

(文/motion)